<button id="i6ocm"><dl id="i6ocm"></dl></button><center id="i6ocm"></center>
  • <rt id="i6ocm"><delect id="i6ocm"></delect></rt>
  • <rt id="i6ocm"><tr id="i6ocm"></tr></rt>
    <li id="i6ocm"></li>

    會員登錄

    您的電話號碼僅用于注冊登錄,我們采用SSL加密技術,確保您的信息安全,請放心提交。

    會員注冊

    您的電話號碼僅用于注冊登錄,我們采用SSL加密技術,確保您的信息安全,請放心提交。

    深圳市千百順投資咨詢有限公司
     
    知識產權溯源
    更新時間:2020-12-01 15:25:01
    ? 知識產權是由英文詞組intellectualproperty或者inteHectualpropertyrights翻譯而來的。根據《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通則》(以下簡稱《民法通則》)的規定可知,知識產權是民事權利之一。然而,與其他種類的民事權利相比,它是一個新成員。據有關資料考證,它最早由比利時法學家卡普左夫(Carpzov)在17世紀創立,此后有一段時間的沉寂。19世紀末,國際上先后于1883年3月20日和1886年9月9日締結了《保護工業產權巴黎公約》①和《保護文學藝術作品伯爾尼公約》②兩個公約,并相應地成立了“巴黎聯盟”和“伯爾尼聯盟”,分別管理《巴黎公約》和《伯爾尼公約》。這兩個聯盟的總部都設在瑞士,由瑞士政府管理。為方便起見,兩個聯盟于1896年合并為一個機構,稱為“知識產權聯合國際局”。至此,“知識產權”概念被國際社會所接受。1967年7月,在瑞典首都斯德哥爾摩簽訂的《建立世界知識產權組織公約》,以及根據這個公約成立的“世界知識產權組織(World IntellectualPropertyOrganization,WIPO)”是“知識產權”概念得到國際社會承認的正式標記。

    ??? 在我國,最早使用“知識產權”概念的法律是1987年1月1日生效的《民法通則》。該法第5章第3節即為“知識產權”,與“財產所有權以及與財產所有權有關的權利”、“債權”和“人身權”并列為民事權利。此前,我國法律和法學著作、文章、論文等所使用的概念為“智力成果權”。我國臺灣使用的概念為“智慧財產權”。


    上一篇 知識產權法律制度的發展史程
    下一篇 我國知識產權法律制度的史程
    主站蜘蛛池模板: 怀集县| 红安县| 隆化县| 称多县| 石狮市| 巩义市| 武清区| 台中县| 稷山县| 遂宁市| 巴青县| 布拖县| 安乡县| 邵阳市| 邢台市| 柯坪县| 大新县| 吉林市| 奉节县| 互助| 东阿县| 海南省| 商丘市| 酉阳| 宣汉县| 尖扎县| 天津市| 马尔康县| 吉安市| 扎赉特旗| 成安县| 新河县| 怀集县| 临城县| 长沙县| 三穗县| 望都县| 玉树县| 资源县| 资中县| 新密市|